更新時間:2021-11-23 13:41:02點擊:
上月底,高明區荷城街道江灣社區一片面積101.39畝的新造水田順利通過市級專家組驗收,這是高明區2018年墾造水田項目傳出的最新捷報。
根據省自然資源廳規定,各類建設項目占用水田,均應由項目所在市縣級政府統籌落實占補平衡。過去幾年,高明區大力墾造水田,在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的同時,有力支撐著該區重大建設項目落地。
通過墾造水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,是高明區破解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慢、落地難問題的抓手之一。近些年,高明區還以城市更新、區域評估等方式,著力消除用地指標對項目落地的掣肘,確保項目真正落地到位。
讓“項目等地”變“地等項目”,當下,高明區正在探索更多拓展產業用地的途徑,將“好地用在刀刃上”。
圖為改造完成的楊和鎮清泰村村級工業園。 /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
破除空間受限 讓項目“有地可用,馬上能用”
今年3月,中國民航局正式批復珠三角樞紐(廣州新)機場選址高明,為高明未來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動力。面對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重大投資項目工程,如何確保項目“有地可用、馬上能用”成為高明發展的關鍵。
破除土地空間限制,讓項目“有地可用”,高明首先以耕地占補平衡、城市更新等方式,解決用地指標問題。
上月通過市級專家組驗收的2018年高明區墾造水田項目,預計能新增水田面積1524.31畝,為將來農用地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;今年高明開始實施的“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總攻堅”大行動,2023年底前將完成3300畝村級工業園改造任務,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有了充足載體。
讓項目來了馬上能用地,高明區優化國有建設用地開竣工管理辦法,創新推出不動產登記“交付即交證”服務。
區住建水利局規定,位于高明區域評估改革試點范圍的項目,可直接引用區域評估結論,原本要耗時幾個月的用地審批流程,現在“當天即可結”;自然資源部門明確,四至清晰、權屬無糾紛,規定稅費繳納完畢的出讓土地,在用地單位主動申請且符合登記條件的前提下,企業可享受“交地即發證”服務,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續當天即可獲頒不動產權證書。
“這就等于土地到企業手里時已經成‘熟地’。少了許多互為前置的審批環節,企業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就能進場施工,項目落地不用等?!笔凶匀毁Y源局高明分局確權登記股負責人說。
圍繞土地收儲,高明區還創新了土地收儲資金管理機制,用有限財力進行集約利用高效整合。僅去年,區級土地儲備資金池就投入并支持佛山(高明)萬洋眾創城、東洲鹿鳴體育小鎮等6個項目的實施,收儲土地4882.39畝,為高明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土地儲備。
強化土地利用 加速重點項目落地
消除用地指標和工程審批方面的限制,只是高明拓展產業空間的第一步,圍繞重點項目落地提速,還有不少工作等待突破。
以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,未來5年,高明區將統籌全區土地資源高效利用,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,加強用地規模、布局和時序管理。高明區提出,接下來將每年新增和盤活各類建設用地6000畝以上,同時為西江產業新城、一環西拓沿線、臨空產業新城、東洲鹿鳴小鎮等重點片區統籌3000畝以上的商住用地,為優化城市功能預留空間。
為充分保障工業發展空間,高明區將為工業用地劃定保護紅線,嚴控紅線范圍內“工改居”和“工改商”,確保每年新增工業用地不少于4000畝。此外,還將繼續推動低效用地整治工作,深化2萬畝低效產業用地整治提升,推進荷城泰興、楊和獨崗等重點片區村改攻堅,騰挪工業用地6400畝以上。
構建“兩城一帶”協同發展新格局,高明區還要因應“兩城一帶”布局調整和人口發展趨勢,統籌一批地段最好、位置最優的土地資源優先向教育、醫療領域傾斜,開好用地“綠燈”,同時結合新一輪基礎設施大會戰,提前推進土地預控和用地指標報批,提高批地供地效率。
守在樹底下,等不來金蘋果。面對前有標兵、后有追兵的嚴峻考驗,如果不奮力拼搏、主動拼搶,高明將錯失發展良機。高明區委書記楊永泰表示,要以大手筆拓展產業用地,推動“項目等地”向“地等項目”轉變,在高明這片堅實廣闊、充滿希望的大地上,主動作為跑出追趕超越的加速度。